小伙伴们,一定在新闻上见过“碳达峰”“碳中和”等字眼吧。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了党中央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高度重视与担当。
也许你会疑惑,“碳”指的是什么?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设立“双碳”目标?这种宏伟大业,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系吗?
近日,“地球‘碳’秘”主题展览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开展,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展区得到最为权威准确的回答。话不多说,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出发,邀你先睹为快。
图源:视觉中国。
一“碳”究竟
为了解“碳中和”这一概念,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何为“碳”。
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低碳生活” “碳交易市场”等等词汇。这里的“碳”并非单指二氧化碳,而是包括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若干种主要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将会导致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近日,湖南多地山火,相信大家也有所听闻。长达四月的干旱,造成了一系列人身财产安全损失。此类极端天气的产生,就与碳排放和温室效应脱不了干系。放眼世界,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都是与之相关的实实在在的灾难。
图源:视觉中国。
温室气体排放有多简单?玩电脑、看电视,都能产生碳排放。百公里油耗为5升的汽车乘用车碳排放为115g/km,1吨碳排放仅够一人开车跑8000公里。个人生活尚且如此,更别提工业、农业、畜牧业等产业造成的影响。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温室气体消耗有多难?一棵生长40年的树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68公斤,而全球人均年碳排放高达7吨,因此每人每年至少种19棵树才可以中和碳排放。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控制这些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二词应运而生。
碳达峰,即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图源:人民日报。
碳中和,即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图源:人民日报。
“双碳”计划
那么,全球各国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巴黎协定》正式签定,130多个国家全面提出减排目标,通过共同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至此,全球碳中和计划正式开始。
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71年,美国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国只计划用30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西方国家可没咱们那么守信用。今年来据媒体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市长安诺生宣布,该市放弃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欧洲议会通过投票决议,通过了在具体条件下天然气和核电可被归类为可持续能源。
英国、法国计划延迟和推迟关闭燃煤发电厂,且重新启动一下燃煤发电厂;荷兰能源部长宣布内阁将修改法律,解除对本国火力电厂35%容量运行限制;希腊将火力发电厂的退役推迟到2028年,还加大了煤矿开采……
究其原因,当初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力鼓吹环保,本就不安好心。上则摆脱石油美元体系,下则打压收割发展中国家,算盘声打得啪啪响。
按照《巴黎协定》,各国如不依据减排任务减排,就会对这个国家征收高额税款,市场会被限制;若是完不成任务,得通过碳交易市场找别的国家买碳排放指标,薅一波发展中国家羊毛。所谓“为了地球的未来”,只是他们的一套说辞罢了。
“碳”见未来
西方国家不干了,咱们中国还干不干?事实给了答案:不但要干,而且要积极的干。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能源是主战场。减少碳排放,说白了就是少开燃油车,用新能源替代石油天然气。而非化石能源最典型的有四个,分别是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
在完善的产业链和快速革新的技术引领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光伏行业保持着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生产制造全球第一、技术水平全球第一的领跑地位;风能发展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以328973兆瓦排第一位,是第二位美国的两倍多。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家及绿色信贷市场。
图源:视觉中国。
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5.3%,中国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了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5年超过1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将“沙退人进”由梦想变为现实。
图源:视觉中国。
着眼湖南,省内多属丘陵地貌,水资源丰富,具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是解决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一大突破口。
在长沙望城区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满发,最高贡献120万千瓦电力,相当于长沙八分之一的用电需求。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平江抽水蓄能电站也正火热建设中。此外,湖南还有18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装机2320万千瓦,规模达全国第二。
图源:视觉中国。
在提供全省49%电力的煤电“战场”,湖南科学布局建设了永州电厂、平江电厂、长安益阳电厂等大型清洁煤电,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华电平江电厂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全厂废水成功实现“零排放”。
图源:视觉中国。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湖南聚集长沙比亚迪、大众长沙工厂、株洲中车电动等企业,加速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株洲中车城市客车、公路客车等电动车销量位居行业前三,受到消费者热捧。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碳中和这一历史性增长周期中,中国成功逆转西方阳谋,并充分受益于碳中和进程,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和发展理念变革吹拂神州大地。时代命题下,湖南砥砺前行,交出“中国承诺”的优秀答卷。
图源:视觉中国。
说了这么多,顶层规划之外,还得从我们自身做起。只要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一些碳排放,14亿人的总和,便能成为一个天文数字。各位小伙伴们,快快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通过节约用水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参与垃圾分类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创建更加绿色、健康的生存环境,迎接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吧!
特邀咨询专家:
谭静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资源系主任,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地球化学、非常规储层改造及其环境影响、CO2地质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的应用性基础和前瞻性交叉科学研究。